第四十五章 无用之举
虽然出击距离更远,但是舰载战斗机不需要再集结,所以在六点四十五分,第三舰队才开始安排战斗机升空。 当时,尼克松基本上是完全按照空军的部署行动,没有考虑得太多。 五点之前,他就收到了空军的作战计划,得知空军已经动用了一百二十架轰炸机,足以为第三舰队开路,而第三舰队的任务就是在轰炸机发射的重型反舰导弹撕破了中国舰队的防空网之后,发动致命一击。 如此一来,尼克松必须全力以赴,出动手里能够派出去的全部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舰载战斗机在完成任务之后,将没有足够多的燃油返回舰队,只能飞往澳大利亚的空军基地。 也就是说,在安排攻击的时候,尼克松不用考虑如何回收战斗机。 显然,这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要知道,如果必须考虑回收战斗机,尼克松就不可能派出全部舰载战斗机,而会留下部分战斗机。 以美军航母的回收能力,在打击最大作战半径上的目标时,最多只能出动三分之二的舰载战斗机。也就是说,每艘航母出动四十八架战斗机。以当时尼克松收到的消息来看,策划这次作战行动的空军指挥官肯定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而且知道仅动用一百四十四架战斗机难以达到全歼中国舰队的效果。结果就是,在不清楚第三舰队的情况下,美国空军的指挥官要求第三舰队全力出动。 当然,这也是一个巧合,因为当时尼克松没有考虑回收战斗机。 受此影响,尼克松决定让每艘航母出动七十二架战斗机,其中三分之一护航,三分之二执行攻击任务。 因为空军将提前发动导弹攻击,所以尼克松决定让全部攻击机携带反舰制导炸弹。 客观的讲,这是一个较为明智的决定。 在此之前,第三舰队参与了攻击西印度洋舰队的战斗,而且正是其出动的攻击机群干掉了西印度洋舰队。更重要的是,在这场战斗中,反舰制导炸弹的效能得到了证明,反而是轻型反舰导弹表现不佳。 在尼克松看来,如果空军的导弹袭击能够消耗掉中国舰队的区域防空导弹,就没有必要让战斗机在数百公里之外发起攻击。 当然,尼克松还得解决一个问题,即如何为二百一十六架战斗机编组。 要知道,每艘航母出动七十二架战斗机,至少需要二十分钟。 在这二十分钟内,最先起飞的战斗机已经向北飞行了数百公里。即便这些战斗机只需要飞往澳大利亚的空军基地,在舰队上空集结待命的时间也不益超过十分钟,不然肯定会对作战产生影响。 别的不说,护航战斗机在燃油不够的情况下,肯定会提前撤出战斗。 如果攻击机群携带的是反舰导弹,问题还不大,因为不用冒险突防,也就不用在突防中消耗太多燃油。在携带反舰制导炸弹的时候,战斗机必须冒险突防,也就得在突防的时候消耗大量燃油。 对护航战斗机来说也是如此,因为护航战斗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掩护攻击机群到达敌舰队上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战斗机升空之后,必须尽快飞往目标。 结果就是,尼克松不得不让航空作战参谋精心编排攻击战术,首先让每艘航母各出动十六架护航战斗机担任前进护航任务,然后再安排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起飞,最后各派出八架护航战斗机。 按照尼克松的设想,即便中国舰队还有部分拦截能力,也会把宝贵的防空战斗机用来对付前进掩护的护航战斗机。等到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还能得到二十四架护航战斗机的直接掩护。 可以说,尼克松学得非常快。 要知道,在对付西印度洋舰队的战斗中,第四舰队的突击行动没能取得成功,就是第二批进入的攻击机群没有得到战斗机的直接掩护,结果被西印度洋舰队的防空战斗机逮住,没能顺利完成轰炸任务。如果进行突防的攻击机群得到了护航战斗机的直接掩护,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事实上,这种护航方式,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经常被交战双方用到。 可以说,第三舰队的攻击机群出发得非常及时。如果美国空军的首轮打击取得了预想之中的结果,那么在第三舰队的攻击机群到达时,特遣舰队正在调整防空部署,防空能力处于最低水平。 问题是,牧浩洋也学得很快。 更重要的是,牧浩洋的实战经验更加丰富,而且从来不低估对手。 除此之外,美国空军的首轮攻击并没有收到预料之中的结果。 结果就是,美军前出的四十八架战斗机在向特遣舰队逼近的时候,首先遇到了扩大防空范围的j-32机群。 事实上,这是一次让双方都感到非常意外的遭遇战。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在七点五十分左右,美国空军给第三舰队发了一条消息,宣称其大型预警机已经部署就位,能够支援舰载战斗机作战,而在此之前,美国空军也确实计划派遣大型预警机支援舰载战斗机作战。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尼克松没有派遣舰载预警机伴随攻击机群出击,而且在双方的战斗机即将遭遇的时候,也没有给前出的护航战斗机太多的信息支援。 问题是,美国空军根本没有派大型预警机支援舰载战斗机。 准确的说,在八点过后,之前在圣诞岛南面巡逻的美军大型预警机发现了从北面快速飞来的中国战斗机之后,就在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下迅速撤走了,而此时第三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正在向北飞行。 让人非常不解的是,美军预警机在撤退的时候,没有汇报情况。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军预警机肯定是向东南方向撤退,因此在转向之后没有探测到从南面飞来的第三舰队的攻击机群,也就不知道第三舰队已经发动了攻击,因此没有把空情信息发出去。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双方的第一批战斗机进入视距之内后,才发现了对方。 这下,j-32机群没有拦截导弹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在视距内格斗,拦截导弹根本派不上用场。 只是,牧浩洋也低估了第三舰队的攻击力度。 虽然他意识到第三舰队在攻击范围之内,而且参与了攻击行动,但是按照他的判断,第三舰队最多只能出动三分之二的舰载战斗机。正常情况下,护航战斗机与攻击机的比例为一比三。也就是说,如果第三舰队出动一百四十四架战斗机,只有三十六架护航战斗机。如此一来,在扩大防空网的时候,牧浩洋把已经升空的j-32机群分成了六个中队,最多的一个中队只有二十四架,最少的只有十六架,以三十度的夹角,分别向南面一百五十度范围内延伸防空网。 结果,只有二十四架j-32投入了战斗,对手则有四十八架。 空战打响的时候,牧浩洋已经来不及向外围增派防空力量了,因为美军的攻击机群就跟随在前进护航战斗机后方。 结果就是,他只能让紧急升空的防空战斗机在舰队南面一百多公里外,组建了第二道防空拦截网。 可以想像,当时牧浩洋肯定在祈祷美军没有携带反舰导弹。 要知道,已经进入印度洋的四艘大型综合战舰已经耗光了防空导弹,而且有三分之二的末段拦截系统消耗掉了五分之四的弹药,而且因为在之前的战斗中过度使用,作战能力已经大幅度降低。 如果再来一次反舰导弹的密集攻击的话,后果将很难设想。 当然,这不是说末段拦截系统的作战能力不强。 要知道,线圈电磁炮最大的优点,就是采用了非接触发射方式,不会因为炮弹与炮管摩擦而产生热量,持续作战能力远超过轨道电磁炮。可是线圈电磁炮也有一个极限,毕竟大量没有转化为动能的电能都转化为了内能,产生了巨大的热量,而其散热系统在设计上都存在一个极限值。 后面发生的事情,似乎在显示牧浩洋的祈祷产生了作用。 美军战斗机没有携带反舰导弹,而是全部携带的反舰制导炸弹,因此必须突破第二道空中封锁线,还得突破舰队防空网。 要知道,在拦截战斗机的时候,大型综合战舰的战斗力更加突出。 别的不说,在得到预警机的指引与配合时,大型综合战舰上的区域防空导弹对战斗机的拦截范围达到四百公里,中程防空导弹对战斗机的拦截范围也达到了八十公里,而且舰队里的所有战舰上都有中程防空导弹。相对而言,携带反舰制导炸弹的战斗机,最多只能在四十公里外投弹,最好能在二十公里内投弹。 显然,没有制空权,战斗机突破舰队防空网的几率并不高。 空中攻击战术中,使用反舰制导炸弹的前提不是敌舰队是否瘫痪,而是有没有掌握敌舰队的制空权。 在防空战斗机与防空战舰的双重拦截下,就算一百四十四架美军战斗机得到了二十四架护航战斗机直接掩护,也很难撕开舰队防空网,更难以到达投弹距离。结果就是,这些美军战斗机就像之前的反舰导弹一样,不顾一切的扑向特遣舰队的防空网,在防空导弹面前撞得粉身碎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